江南的冬景阅读及答案 江南的冬景阅读及答案高一

1262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江南的冬景阅读及答案 江南的冬景阅读及答案高一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期高二年级月考二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上期高二年级月考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为中国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亿计的人才,不过,教育短板依然突出,尤其是考试模式、教育公平等问题广受诟病,又叠加个别环节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导致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中央近期的一系列教育治理举措,是主动谋变之举。

教育治理须重视两点。首先,教育谋划要着眼长远。唯其如此,教育治理举措才能切中要害,避免左支右绌。教育,说到底是人的培养,它贯穿人的一生。在漫长的过程中,理想的成效与潜藏的问题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露。一旦发生偏差,后果非常严重。这就要求每项教育政策出台时慎之又慎,尊重数千年来中外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

其次,教育须革故鼎新,培养的人才须适应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不同的教育体系可以支撑不同的经济产业形态,比如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保障了德国工业多年来长盛不衰。而过往四十多年,中国成功将人口数量转变为人口红利,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大规模传授富有成效,这在中国经济昔日处于追赶阶段时是适用的。然而进入新时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避免“卡脖子”现象,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无疑摆在了突出位置。因此,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需要调整。有学者感叹中国教育“均值不低,方差过小”,如果这一现状不改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难有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正努力打造“全方位,高水平”社会新格局,教育自不例外。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大学,通过学术交流、人才交换、合作办学等途径,中外教育已经建立起紧密联系。如今,尖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中国教育的开放之门也应越开越大。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至今日,“三个面向”依然是中国教育的正确方向。站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中央一再重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其要义是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这,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

材料二:

在近期教育治理中,教育部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而过去几十年,义务教育阶段按照考试成绩来分校或分班的做法沿用已久,而这种惯例被冠以“因材施救”之类的理由广为人们接受。但这样真的合理吗?

埃里克·哈努谢克和卢德格尔·沃斯曼因在《国家的知识资本》一书中讨论了对教育公平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个政策,其中就包括学校分级,“从理论上说,学校分级的作用是有争议的”。

他们介绍,在第一次将孩子分到不同级别学校的年龄方面,各个国家的安排差别很大。在大多数OECD(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学校分级发生在学生15岁或16岁期间,九年级或十年级之前没有分级。而在对比了不同国家的教育数据之后,他们表示,根据假定的同伴效应,同质学伴的学习状况可能会达到最优,不过,弱势组学生如果过早与优势组学生分开,他们的情况会系统性变差。因此,他们认为推迟学校分级的年龄也许可以提高公平性。

上面讨论的是按考试成绩将学生在不同学校间分级。那么,是否需要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班教学?分班真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吗?这些问题困扰着国内外教育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此众口难调。

从国际上看,丹麦的中学不会根据成绩和能力来分班,而大多数英国中小学会在不同科目上根据学生对应的科目成绩和能力来分班教学。在印度,伯乐林(注:一个非政府组织)也倡导“按实际水平施教”,其基本思想是在某个时期,根据孩子掌握的知识将之分组,然后让教学难度与学生水平相匹配。可见,按照成绩和能力来分班教学并不是中国特色。

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通过教育治理,对这种习惯做法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纠正。比如,北京市2010年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都必须承担小升初划片就近入学的任务,取消重点校不接受电脑派位生的特权,强调必须平均分班。但直至教育部最近的新政出台,根据考试成绩来分校或分班教学的做法一直难以根除。

许多人反对分校或分班教学做法的一大理由,是这必然对重点班落选者的心理产生不好的暗示。而重点班入选者也可能因“鸡头变凤尾”而承受一定心理压力。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斯特·迪弗洛与迈克尔·克雷默等人于2005年在肯尼亚开展的一项早期多干预实验显示,分班教育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所有样本学生都获得收益。其中,快班里垫底的学生和慢班里拔尖的学生从分班教育中获得的收益相当。

总之,在是否按成绩分级教学中,人们意见不一,各国选择不同,似乎均有其理据,而选择的最终效果可能需要假以时日才能逐渐显现。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曾为中国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B.教育过度商业化,是教育部门采取教育治理举措的根本原因。

C.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德国保障了本国的工业多年来长盛不衰。

D.为打造社会新格局,中国应阻止尖端人才流动到其他的国家。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教育治理”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谋划要着眼长远,应尊重数千年来中外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

B.过往传授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做法,在新时代应被取消和禁止。

C.为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昔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等都需要调整。

D.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开放之门应继续开放。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分校、分班”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广泛接受按成绩分校或分班,其中一个原因是因材施教。

B.数据对比表明,从理论上说学校分级的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

C.丹麦的中学不会根据成绩和能力分班,分班教学是中国特色。

D.国内不少地方不同程度纠正过义务教育“分校、分班”的做法。

4.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支右绌 B.革故鼎新

C.众口难调 D.假以时日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中国近期为什么采取一系列教育治理举措?请分条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难忘的生日

(英)狄更斯

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

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

“大卫·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

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

“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

“大卫·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

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

“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

“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现在我全明白了。

“她死了。”

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

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

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

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

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

“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

“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

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一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标题为节选者所加)

6.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克里克尔太太不是直接告诉“我”母亲的死讯,而是尽量委婉、舒缓,以免刺激年弱的“我”,表明她是一个善良、懂得体贴他人的人。

B.“我”听到夏普先生召唤后的反应,与获悉母亲死讯后的反应形成巨大反差,“我”一时之间难受无比,所以,“我伤心地痛哭起来”。

C.母亲去世前,把头放在老佩格蒂的胳臂上,表达了她对老佩格蒂的无限依恋,也显示了她们主仆之间深厚的感情。

D.佩格蒂叙述完母亲的临终情形,“我”对母亲一生的后期印象却消失了,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

B.“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写出我的幻觉,表现了“我”在听到母亲病危时的震惊和内心的悲痛。

C.在佩格蒂对母亲临终情形的叙述中,多次集中于母亲的神态,尽量把母亲叙述得安详、宁静,既表达了佩格蒂对母亲的疼爱,也是为了减轻“我”对母亲去世的伤痛。

D.小说在记叙母亲下葬时,描写了墓园“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对母亲的去世的哀伤和悲痛之情。

8.佩格蒂是大卫母亲的女仆,也是大卫的老奶妈。根据节选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点。(4分)

9.有人认为,选文标题“难忘的生日”不如“母丧之日”好。你认为呢?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梁彦光,字修芝。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波,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元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曰襄。

(选自《隋书•梁彦光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B.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C.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D.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刺史,职官,汉武帝时始置。“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母忧,也作“丁内艰”,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策试,古代试士用策问,因称考试为“策试”。策,写在简策上的试题。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彦光恪守孝道。梁彦光母亲去世,他因悲伤过度而十分憔悴;不久被起用任职,皇帝看了梁彦光的形貌后,对其感叹不已。

B.梁彦光施行惠政。梁彦光任岐州刺史时,当地民风淳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全境,将那里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第一。

C.梁彦光生性执着。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不力被免职,但他再次被授予官职后,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当地豪强地痞嗤笑,但他毫不退缩。

D.梁彦光重视教育。梁彦光创立学堂,招纳名儒授课;在厅堂设宴款待优异的学生,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4分)


(2)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4分)


14.梁彦光两次到相州任职,执政思想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辛有终知鄂州

沈遘

江汉交流古要津,高牙大旆压城闉。

昔尊丞相初开府,今属郎官试治民。

迎路壶浆因问俗,前车弩矢便行春①。

由来美化先南国,遗乐犹应咏错薪②。

(注释)①行春,谓官吏春日出巡。②错薪,杂乱丛生的柴草。《诗经·周南》:“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出句交代当时鄂州的地理位置,长江和汉水交汇流经此地,是重要津渡。

B.“高牙大旆”渲染了城郭盛大的景象,“压”字突出旌旗蔽空的效果,精妙传神。

C.本诗为送别诗,虽未流露离愁别绪,但话语间仍有对朋友新官上任担忧之意。

D.“壶浆”出自《孟子》:“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此处化用,借指官员受百姓爱戴。

16.诗人给将赴鄂州上任的辛有终哪些理政忠告?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2)《过秦论》中描写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5小题,10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①稍迁至栘中厩监 ②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③信义安所见乎 ④与旃毛并咽之 ⑤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⑥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⑧前以降及物故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A.②④⑥⑧ B.②③⑥⑨ C.③④⑦⑨ D.①③⑤⑧

19.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视左右而惊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D.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盛衰之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故方其盛也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莫愁前路无知己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蝉蜕于浊秽 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③厚币委质事楚 ④时秦昭王与楚婚

⑤举贤以自佐 ⑥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⑦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⑧身客死于秦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⑧/②/④⑥/⑤⑦

2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2分)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委命下吏

C.铸以为金人十二

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景况。“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摘编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23.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2分)

A.拟人、想象、夸张、反问 B.拟人、引用、反问、想象

C.排比、反问、想象、引用 D.引用、排比、夸张、反问

24.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①③④②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25.文中画线句子可改写成:“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分)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坐在考场中的你正经历着走向成熟的蜕变,你是怎样认识成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21—2022学年上期高二年级月考二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A.

2.B.

3.C.

4. C.

5.(1)我国当前教育短板依然突出,教育还存在考试模式、教育公平、个别环节过度商业化等各种问题; (2)要适应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避免“卡脖子”现象;

(3)要适应当今世界尖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需要;

(4)根据考试成绩来分校或分班教学的做法未必合理。(一点2分,任意答到三点给6分。)

6.D.

7.A.

8.①善良慈爱 ②忠诚守义 ③和蔼可亲 ④受人敬爱(简要概括,一点一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以“难忘的生日”为题好。

①母亲去世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将“我”对生日的期盼和得到母亲去世噩耗的悲痛形成对比,表达了“我”的哀伤之情。

②“难忘”一词体现的情感更准确,更契合小说的主旨。

③“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二:以“母丧之日”为题好。

①节选部分从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写起,到安葬母亲结束,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统摄全篇。

②小说主要叙写了母亲去世时的情景和安葬母亲的过程,“母丧”对情节概括得更准确。

③小说以“母丧之日”为题,更有利于抒发“我”的悲痛与怀念之情。

10.B.

11.D

12.D.

13.(1)邺都的习俗杂乱,人多狡诈,为梁彦光作歌谣,说他没有能力治理和教化。皇帝听说之后责备梁彦光,(梁彦光)最终获罪免职。(“变诈”,诡变多诈;“遣”,责备;“坐”,因为。)

(2)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又悲伤又惭愧,好像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开导了他就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正错误,砥砺德行,最终成为有德之士。(“感悟”,感动而醒悟;“训喻”,教诲开导;“卒”,最终。)

14.第一次任职,他认为要采取仁(宽)政,以静镇之。第二次任职,他认为要采取严政,发摘奸隐。

15.C.

16.①要以前任优秀官员为榜样。昔日的官员在鄂州成立府署,选置僚属,理政治民,受到尊崇,如今你新官上任,应向先贤看齐;

②要了解民情,深入实践。百姓欢迎你,你要入乡问俗,出巡地方,深入实践,了解民情;

③要重视传统、教化百姓。南国鄂州自古有美好的教化,前代留下的礼乐教化应得到传承。

17(1)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4)好色而不淫 怨诽而不乱

18. D .

19.C.

20.C.

21.D.

22.D.

23.B.

24.C.

25.原文表达效果更好。①原文把江南冬日农村图景比作一幅画,并且着以细雨点染,想象作画的过程,新奇有趣。②原句结尾第二人称的使用体现了对话意识,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易触发读者对江南冬景悠闲的感受。③原文使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之处,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26.作文参考立意:1.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2.成熟应该是自我的发现,精神的丰收。

3.成熟是品过浮沉冷暖,历经世事沧桑,却仍不改初心本色。


例文: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

苏轼的成熟,是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到“一蓑烟雨任平生”;李白的成熟,是从“人间得意须尽欢”到“直挂云帆济沧海”;辛弃疾的成熟,是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却道天好凉个秋”。岁月漫漫而过,融去一些少年的横冲直撞,却没有磨掉青春的棱角和信仰,待到瓜熟蒂落之时,羽翼丰满之日,才能窥见成熟本真的自己。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成熟彰显人生魅力。

成长道路上,我们会接触越来越多的新事物,不断拓展人生的边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体味到人间冷暖,感受到世间险恶。这个世界的模样,会变得越来越清晰、真实、具体,不再只孤立地存在于书中的文字、媒体的描摹、旁人的话语中。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变得越来越圆滑,有的人变得越来越狡诈,有的人变得越来越胆怯,而有的人,在人世浮沉中窥得了天真的可贵,最终主动选择了天真。

这种“天真”,既不是稚子般的懵懂,亦不是浪荡子的胡闹,它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处世之道,它是一颗晶莹剔透的赤子之心。

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成熟彰显人生格局。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中说道:“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也就是说,别人眼中的标杆,大多是庸人的自我设限,而非每个人都必须追求的。

早在千年之前,《孟子》就曾指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天下不曾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而人也同样如此,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才构成了世界的多彩。世上从未有完美的人,我们又何必一味追求一致而丧失自我呢?王尔德曾说:“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活在他人影子里的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只有冲破内心束缚的人才能真正获得个性的解放。

成熟是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彰显人生沉淀。

成熟,代表着独立和承担。不再用埋怨面对困境,不再用哭泣解决问题。少年们的世界,既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亦不再依附于人,变得更加坚实包容、独特丰富。成熟,意味着要学会取舍。世界是公平的,有得就会有失。在面临人生岔路的时候,理性判断得失,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是成熟的表现。

成熟的人,既不委屈自己,又不损害他人;不刻意制造矛盾,但会直面挑衅与质疑。“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大抵就是瓜熟蒂落、羽翼丰满的最高境界。

标签: 江南的冬景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