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的成因有哪些 形成过程分析(丹霞地貌的成因和形成年代)

南栀 321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丹霞地貌的成因是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及石墙、石峰、石柱、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的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发育成的各种丹霞奇峰总称。

丹霞地貌怎么形成的

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在水的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处理、磨损和风化。丹霞地貌的原因是流水侵蚀。它与喀斯特地貌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是的产物。

丹霞地貌产生的基础是红色砾石,属于第三纪沉积岩。这种岩石会产生特殊的垂直节理面流作用后,垂直节理面不断切割,最终呈现出独特的红色峰林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丹霞地貌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中国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可分为西北部高寒干旱山地型丹霞,西南部湿润―高原―山地―峡谷型丹霞以及东南部湿润低海拔峰丛―峰林型丹霞。

中国丹霞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下图是我国的主要分布区。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的发现和研究具有多重意义,首先极具景观价值,红色的山块与河流组合,形成丹山碧水景观;与植被组合则形成绿树丹崖景观,这些看似零星的组合却成了丹霞地貌的一大亮点,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