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试题的来源,考试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所以,高考地理一定要回到课本前,回归本源。具有地理学特点的最重要和常用的地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的、基本法、精读基本功,浓缩教材,改进教材。
高考地理复习重要知识
1个、时区 = 经度/15°(如果不可整除,然后四舍五入)时区时差=时区差
2个、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间,也称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也是零时区的时区时间。
3个、日期拆分:从零点子午线向东的日期变更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向西到日期变更线是“昨天”。
4个、日期变更线:由西向东越过日期变更线(未完全通过180°子午线)的日期减去一天,日期从东到西加一天。
5个、卫星发射基地选址: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要求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形(3)平坦开阔的地形);
人为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家安全要求)。
① 太原:技术力量雄厚;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③西昌纬度低,初速度高;
④海南文昌:低纬度,初速度高;运输便利。
6个、转速:一月初 - 近日点 - 快,7月初——远日点——慢速;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时变化④五带的形成
7、公转与自转形成黄红交角(23°26′):
①黄红交叉角的存在——直射日光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道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压力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分界线:北回归线与南方之间是热带、热带之间的温带、两极之间是寒带
③如果黄色和红色的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冷地区变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色和红色之间的角度变小,热带和寒冷地区缩小,温带变大
如果黄红交角为零,太阳总是直射赤道,全球春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8个、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 从直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达点与理想点的纬度间隔)
③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一年仰角最大值,南半球年度最低值;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高度角年最大值,北半球年度最低值。
④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有两次直射机会---两个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中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房间距离越大。
9、昼夜长短时间分布:
①阳光直射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北半球阳光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
②阳光直射的点移动到哪个半球,这个半球的.日子越来越长,6月22日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12月22日最短。
③北回归线昼长最大值与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10、昼夜长度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长日短夜,越往北走,白天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例如;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天,昼短夜长,越往南走,白天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11、一天的长度=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 = 24 小时 - 夜长
日出时间=12:00 天长度/2(或 0:00+夜长/2);赤道上一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日长/2(或 24:00 夜长度/2);赤道点的日落是 18:00
12、地球是不发光的、不透明球体——出现昼夜现象
地球自转的圈层——昼夜循环(自转速度的周期影响昼夜温差)
地球倾斜旋转球体——直点运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时五带。
高考地理如何复习
1个、围绕一个中心,狠抓基础
中心是脊梁。结合高考,近年来,综合试卷的地理部分以地理基础知识为主、基本原则和法律、基本技能,突出考查地理主要知识。复习这些骨干知识,学生应准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找出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需要把重点知识串联起来,理清知识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一步一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2个、注意地图,把地理知识放在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高考题常从一张图开始。最近几年,高考题集甚至出现微观和局部,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所以,学生应重视阅读、填空、默读、甚至绘画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放在地图上,他们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