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历史必背大题答题术语 历史答题模板

柳春画满楼 875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是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崭新道路。它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关且在二战前后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其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运行中的根本问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日渐突出,为日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埋下隐患。

历史答题术语

1.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个方向和主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双重性质: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思想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三个阶段:器物阶段、制度阶段再到思想文化阶段

四个阶级:参与阶层广泛、内容多样。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各个阶层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提出了自己改造社会的新方案和新思想

五大运动: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2.如何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性质: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权力分配: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

国王的地位: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3.全面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原因

根本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得到普遍认可

障碍消除:两极格局的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到来

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

表现:

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多

本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评价

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对发展中国家:为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但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历史主观题答题规律

1.说明、表明

“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结合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如 1995 年高考历史第 22、24、30、32 题)。此外,“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于问答题,如“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 年高考历史第43 题最后一问“(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就相当于说“表明了什么”也就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的意思。

2.体现、反映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如,“下列 19 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潮流的有……”此题的含义可这样理解:“资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个实质,通过“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史实来“体现”。又如,“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既有“战乱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者是主流,这一现象,通过刘迎的诗“反映”出来了。这样的答案,要转几道弯才能组织现来(不是直接能够得现结论的),考生如不能领会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答案

3.指出、举出

指出直接说出某个(或某此)史实或结论;而举出(列举)则为举列性质,如不限定,一般应全部列出(史实或结论)。如,“……指出 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此题只要简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举两个例子就行了。但当年有的考生却是想到哪件事就把前因后果都阐述一遍,最终却未能归纳出什么潮流,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是因 为没掌握解题要领,尤其是没搞清楚题目要求的缘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