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主要任务
是把我们皮里村的中小学生
全部从大山接出来”
时任马尔洋乡党委书记郭玉琨
对着皮里村的乡亲们说
十年后
他的任务
胜利完成
皮勒村:悬崖学路变通途
皮勒村
原名皮里村
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
在当年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从2008年起
塔县实行集中办学
全县三到六年级的孩子
都被集中到县城寄宿制小学读书
可是
皮里村的孩子们
要走两百多公里
才能到达县城
其中到乡政府的八十公里
压根没有路
“在路上,我的鞋子撕掉了”
在这段只能徒步行走的路上
有一段长500米
高300米的悬崖
最窄的地方只能搁下半个脚掌
悬崖下就是翻滚的叶尔羌河
年幼的孩子们经常遇险
是随行大人们的双手
搭建起孩子们的上学路
在上学路上
记者问皮里村学生古丽扎热
“如果能实现你的一个愿望
你想要什么?”
她回答说
“鞋子
在路上,我的鞋子撕掉了”
“破土而出”的新皮勒村
十年间
皮里村学生们的愿望
逐渐变为现实
2011年9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先后投资一个多亿
在崇山峻岭间开山辟路
2013年
皮里村通往县城的路
终于修通
皮里村也被正式命名为
皮勒村
那条曾经走过的悬崖路
几乎再也看不到了
要用无人机航拍
才能找到它大致的位置
那个十年前
希望有一双鞋的古丽扎热
现正就读于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
她自豪地对记者说
“我希望带着感恩的心
去帮助更多的人
更需要帮助的人”
现在的皮勒村
就像一只破土而出的新笋
通了路
通了电
看得上电视
乡亲们的愿望
都变成了现实
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污讲小学:热水不再是问题
这位在教室中授课的老师
是原污讲小学的校长石振华
如今
他是榕江县古州三小二年级的
一名数学课老师
从大山到县城
他亲身感受到了环境正越来越好
但八年前污讲小学一切
他记忆犹新
“布鞋?我洗了吧”
污讲小学
位于贵州榕江县的最南部
县城到学校
七十多公里的山路
让孩子们
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条件与资源
2012年
这里的孩子们
一般都只有两双鞋
一双布鞋,一双拖鞋
山里的雨雾天气一来
少说四五天
多则一个月
可孩子们的布鞋一天就湿了
湿了也没有换的
记者问
“你的布鞋呢?
我摸你的脚都很凉啊”
原污讲小学学生石水燕
怯生生地回答
“布鞋?我洗了吧”
记者继续问道
“那没有换的吗?”
“没有”
条件的艰苦
也迫使家长们外出打工
留下一个个孩子
守着空荡荡的家
与石水燕住在一个小区的龙桥凤
每个星期回外婆家
都抢着睡舅舅的床
其中的原因
令人动容
她说
“因为舅舅床上有爸爸的味道
爸爸来我外婆家
专门睡在这里
所以我就闻到爸爸的味道
想爸爸的时候
我就拿个枕头抱着”
“如今高中寝室的热水,插卡就可以用”
2013年
当地启动扶贫搬迁
污讲小学所在的计划乡
共有1523户群众搬进县城
龙桥凤和石水燕
也跟着来到了县城
县城配套建设的全寄宿制学校
龙江县第四初级中学
在2016年9月投入使用
学生除了能享受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
每学期还有400元营养餐补助
和625元寄宿生补助
2021年
成绩不错的龙桥凤与石水燕
上了同一所高中
住在同一个宿舍的她们
对现在的生活条件非常满意
龙桥凤说
“如今的高中寝室
热水插卡就可以用
冬天回到寝室
拿一个盆接水
还可以用热水洗脚”
当记者问到明年的高考
龙桥凤笑着说
“今年就定个目标
考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
石水燕说
“我想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然后以后出来
也帮助像我一样的学生”
搬出大山
让孩子们有了更广阔的未来
八年前
他们的脸上
是羞涩与腼腆
而今他们的脸上是自信
教育脱贫攻坚绝不是终点
教育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持续动力
托举着越来越多的贫困孩子
心怀梦想从家乡起步
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展翅高飞
但教育脱贫攻坚绝不是终点
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
要靠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1年6月1日
湖南省新化县石冲口镇大桥小学
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
在这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
孩子们获赠了
全新的笔记本电脑
精美的书包文具
优质的儿童的图书
还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编程课
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帮助他们拥有一个
更具创造力与竞争力的未来
因此
乡村教育
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
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期
乡村教育应担负起新的使命!
来源:共青团中央
标签: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