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顺应数字化时代潮流和数字化变革趋势,基于需求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数字化“双创”人才培养势在必行。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自治区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遵循精益创业的“用户中心、行动为先、聚焦突破、科学试错、快速迭代”原则,以数字化“双创”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创融合为基础,以师生共创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创新创业精益育人实践,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打造了多支师生共创精英团队,促进了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了诸如“魔丽科技”等一批创新创业典型,成为激励更多师生加入创新洪流的样板力量。
一、需求导向,聚产学研创开新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程建设行业、电力行业发展正全面迈入数字化时代,基于数字化交付开展的工程设计项目,其二维和三维设计数据已实现结构性数据集成及多专业协同, 数字化交付为工程建设、电力行业信息化带来新的运作机制,拥有数字化移交平台是相关行业企业业务模式数字化转变的重要标志。数字孪生作为数字化移交的关键技术,起源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相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中国数字孪生技术研发与应用起步晚,国内企业使用该项技术的成本与技术门槛高、标准不统一。正是基于企业对数字孪生技术使用的迫切需求,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李捷老师和玉聚荟同学为核心的“魔丽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依托国家级孵化器南宁高新区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等产学研平台,与广西东电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西格汇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龙坤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人工智能SLAM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共同致力于数字孪生技术研发,通过工业、楼宇、园区输配电工程项目的试点应用,促进行业智慧化进程,增强工程建设供应商行业技术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师生共创,跨学科专创融合
以企业现实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创合作、横向课题立项等形式落地,按照“产品架构、软件开发、模型设计、硬件开发”技术路线,组建由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老师和学生构成的跨学科师生共创团队,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师生团队承担软件开发,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师生团队承担模型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生团队承担硬件开发,形成紧贴市场、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跨学科创新研发技术团队。
在产品研发中,“魔丽科技”师生共创团队应用精益画布、MVP(最小化功能产品)、快速迭代等精益创业知识,与人工智能、建筑学、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完成了从第一代混合现实技术、第二代数据可视化技术、第三代数字孪生技术的创新融合,在不断的试错、迭代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智慧电气设备、智慧物流、智慧输配电、智慧中央制氧机等系列产品,迅速提高了师生跨学科专创融合的实践能力。
三、精工细啄,育新一代能工巧匠
本着追求卓越的创新创造精神,“魔丽科技”团队厚植工匠文化,苦心钻研、精益求精,开发出一套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应用解决方案,通过数据可视化、AIOT、人工智能等核心专利技术,为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园区建设等提供数字孪生服务,“魔丽科技”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取得13项核心技术专利。团队学生在工信部“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全国优秀产教融合解决方案奖1个,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中摘获银奖1个,在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暨2020年广西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优胜奖1个(全区排名第九),成就了一批数字化能工巧匠。
四、商业运营,促成果高效转化
师生团队于2019年5月成立广西南宁魔丽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数字孪生技术服务,业务范围覆盖电力、医疗、工业生产、教育等多个行业,获得种子轮风险投资200万元,自2019年创办以来,公司营收从90万元增长到260万元,年均增长近3倍,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依托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和自治区级大学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就业见习基地,“魔丽科技”培育孵化了6项创新创业项目,获得13项自主知识产权,完成了1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带动就业200余人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成果在中国东盟职教展中展出,获得自治区教育厅等领导的一致好评,受到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宣传报道。
师生共创,精益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数字化“双创”人才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新路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师生共创共谋发展,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标签: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